央廣網合肥11月14日消息(記者 張琳琳 通訊員 徐明)廢舊材料變身科學教具、地鐵站里開起家長成長市集、寶媽在家門口實現靈活就業……今年以來,合肥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蜀麓苑社區的“皖家幸福驛站”悄然成為居民生活的溫暖注腳。項目自啟動以來,蜀麓苑社區聯合合肥市蜀山區益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已精準開展41場主題活動,服務超1000人次,通過一系列創新實踐,成功探索出“黨建引領、家庭幸福、鄰里和諧”的社區治理新路徑。

地鐵站變身“文明會客廳”

地鐵站變身“文明會客廳”(央廣網發 蜀麓苑社區供圖)

合肥軌道交通2號線的車站空間,被賦予了新的社會功能。從家庭成長市集、文明實踐探索到愛心義賣,這里已不再是單純的交通樞紐,而是演變為居民互動共享的“社區文明會客廳”。這一創新舉措讓文明出行與社區生活有機交融,成為傳播文明、連接鄰里、培育家風的前沿窗口。

在“家風潤心·德潤蜀麓”理念引領下,社區通過主題宣講、家風市集、紅色觀影等7場特色活動,服務近500人次,將孝親、勤儉、互助等傳統美德融入日常生活,為社區文明注入了堅實的“家”力量。

高校資源激活親子科學夢

“以前輔導作業總焦慮,現在學會了‘提問式引導’,孩子主動查資料的勁頭更足了!”在蜀麓苑社區“小小科學家”親子實驗室里,家長王先生欣喜地分享變化。這正是社區“科學家精神進社區”特色活動的生動縮影。

社區巧妙扮演“資源鏈接者”角色,成功整合中國科大高校資源、衛生服務中心、藝術機構等12家單位,打造出“AR探秘博物院”等18場特色活動,服務超300組家庭。通過“社區搭臺、服務唱戲、家庭受益”的協同機制,親子關系在共同探索中持續升溫。

“共享媽媽”撬動社區互助網

面對困境家庭的多樣化需求,蜀麓苑社區創新推出“服務集成+精準滴灌”幫扶模式。一支由退休教師、全職媽媽等組成的11人“共享媽媽”團隊應運而生,通過暑期課堂與“一對一陪伴”守護特殊家庭兒童。

這一模式不僅解決了孩子的學業輔導問題,更成功賦能家庭——一位單親媽媽通過團隊鏈接的資源實現了靈活就業。社區攜手教師管玲開展“巧手媽媽”環保布藝等融合實踐,服務203組家庭;專業家事調解服務則有效化解婚姻危機,修復家庭關系。“從沒人管到有人疼,社區把我們的難處都放在了心尖上。”居民樸素的反饋,正是幫扶工作的溫暖回應。

便民理發服務點開進黨群服務站(央廣網發 蜀麓苑社區供圖)

閑置空間助力寶媽家門口就業

“以前圍著孩子轉,送完學就閑在家里,很焦慮。”寶媽梁宏道出許多全職母親的心聲。2024年,蜀麓苑社區婦聯在走訪中發現這一普遍需求,利用黨群服務站閑置空間,為她量身打造了便民理發服務點。

如今,梁宏每天送完孩子便在此以10元的惠民價為居民服務,月收入穩定在2000元以上。“家庭壓力小多了。”她笑著說。這背后是社區“三維度”賦能機制的支撐:盤活閑置空間、聯動機構開展技能培訓、搭建供需平臺對接客源。

發展賦能服務立足婦女需求,通過“技能培訓+崗位開發”激活內生動力。截至目前,蜀麓苑社區已開展家政、自媒體等培訓4場,服務98人次,并創新開發“共享媽媽”“便民理發”等靈活崗位,幫助11名寶媽實現“家門口就業”,滿意度達91%。既能顧家又能增收,這樣的幸福正變得觸手可及。

蜀麓苑社區負責人表示,未來社區將持續深化“五社聯動”機制,推動服務專業化、品牌化、可持續化,讓“幸福驛站”成為居民身邊的溫暖港灣,為基層治理與家庭幸福貢獻更多力量。

編輯:劉暢司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