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黃山11月15日消息(記者 張琳琳 通訊員 崔艷)11月15日,黃山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內,帶著病歷本和檢查報告的群眾有序排隊,臉上滿是期待。九三學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委會的義診專家團又如期而至。此次義診活動匯聚了中山醫院、華山醫院、腫瘤醫院等多家上海三甲醫院的30多位知名醫療專家,涵蓋心內科、肝腫瘤內科、血管外科等20多個百姓急需的專科,當天共接診門診病患1000余名。
這是雙方攜手走過的第十個年頭。這場跨越山海的健康之約,早已成為黃山區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品牌,見證著長三角醫療一體化的生動實踐。
自2012年起,在黃山區委統戰部的積極對接與持續推動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統戰部、九三學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委會開啟了赴黃山區義診的公益之路。數百位醫療專家跨越山川,堅持十年送醫進山區,從城區醫院到偏遠山村,從專科門診到上門問診,他們的足跡遍布黃山區的各個角落,不僅為近萬名患者提供免費診療,更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服務,讓大山里的百姓不用遠行就能享受高水平的醫療資源。
時間回溯到2015年的春天,焦村鎮的焦冬來被胃病和膽結石折磨得寢食難安。“每天下午胃痛準時發作,疼得直不起腰。”回憶起當年的困境,年近八旬的焦冬來眼眶泛紅。就在他近乎絕望時,黃山區委統戰部對接的復旦義診團隊走進了山村。專家們頂著山路顛簸帶來的疲憊,上門為他細致檢查,不僅制定了個性化服藥方案,還一筆一劃寫下飲食禁忌和康復要點。“醫生反復叮囑我按時吃藥,告訴我哪些農活能做、怎么靜養,連復診時間都幫我記在本子上。”焦冬來謹遵醫囑,堅持治療半年后,疼痛逐漸消失。“沒有這些上海來的好醫生,我可能早就被病痛壓垮了。”
這樣的溫暖故事,在十年義診路上不斷上演。當天,患者陶媛就說眼睛看東西會突然模糊,還發干,一直沒有看好,今天特地找專家再診斷一下。還有很多山區老人的關節痛毛病,總想著熬熬就過去了,醫療專家上門把脈,不僅免費送藥,還教會病者簡單的康復鍛煉動作,讓病痛消失。還有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自以為要咳一輩子了,在專家指導下調整用藥后擺脫了常年咳嗽的困擾……這些看似普通的病例,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期盼,更是黃山區為群眾健康全力以赴的執著。
為了讓專家們能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黃山區委統戰部聯合區衛健委、各鄉鎮衛生院,提前摸排疑難病例,建立詳細檔案。為了讓醫療合作持續深化,他們搭建交流平臺,組織本地醫務人員跟班學習,把專家的診療經驗留在黃山。2023年,在黃山區順利掛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名醫基層服務站”。今年,黃山區謀劃開設上海醫療專家遠程診療室,讓當地群眾找名醫更方便。
義診現場,年逾七旬的資深教授戴著老花鏡,仔細查看患者的檢查報告,耐心解答每一個疑問;年輕的醫學博士一邊記錄病情,一邊用通俗的語言講解治療方案,溫情的話語驅散了患者的焦慮。參加義診的專家醫師錢菊英說,只要當地老百姓有這個需求,會通過義診把自己的優勢不斷下沉到基層。
“讓山區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目標。”區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牛朝輝說。十年間,黃山區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把群眾健康作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一次次對接、一遍遍協調,用真心實意打動專家團隊,用堅持不懈搭建起健康橋梁。如今,本地醫務人員的診療水平在交流中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越來越多的群眾不用遠行就能看好病、治好病。
十年山海情義診暖民心。黃山區將繼續深化與復旦醫學院的合作,讓這場跨越山海的健康之約持續下去,用實際行動打通服務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百姓在優質醫療資源的滋養下,擁抱幸福生活。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