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11月14日消息(記者 劉浩)由合肥市委網信辦聯合央廣網安徽頻道主辦的“科創新潮 山水有約”中部六省媒體合肥行活動11月13日至14日在合肥舉行。

來自央廣網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頻道和大河網、黃河新聞網等六省主流媒體記者代表在13日完成“科創之旅”后,14日走進位于合肥市的安徽名人館、巢湖“小洱海”和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共赴“山水之約”。

安徽名人館大廳(央廣網記者 劉浩 攝)

安徽名人館現楚漢之爭“暗線”

在安徽名人館,兩個安徽人吸引了記者團的興趣。

安徽名人館面向800平方公里的巢湖,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名人專題類博物館,重點展出95組121位安徽籍或與安徽淵源深厚的歷史名人史跡。從老子、華佗,到包拯、朱元璋,從李鴻章到陳獨秀,再到張恨水、嚴鳳英——這些安徽籍名人,共同勾勒出安徽人杰地靈、文脈綿長的燦爛圖景。

其中張良和范增較為有意思,他們均參與了楚漢之爭,這場歷史拉鋸戰,不僅是劉邦與項羽的帝王之爭,更是一場智慧的較量。而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是,對壘雙方的首席智囊:劉邦身邊的“謀圣”張良與項羽尊為“亞父”的范增,皆是安徽人。張良生于亳州,范增來自巢湖。一位同行記者感慨:“原來,這場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宏大敘事,其智謀博弈正是在兩位安徽人之間展開。”

記者團一行在安徽名人館走訪(央廣網記者 劉浩 攝)

“小洱海”點亮巢湖沿岸經濟

在巢湖“小洱海”,記者團一行感受巢湖風光,與當地的茶社主理人交流,探討網紅打卡地的運營之道。

近年來,得益于巢湖水質不斷變好,沿湖生態觀光成了游客的“新寵”。

2023年2月,沿湖第一家茶社誕生,同年底,沿湖茶社在社交平臺走紅,現共有40余家茶社,已成為巢湖岸邊知名鄉村網紅打卡點。

據介紹,2025年1到5月,沿湖茶社接待游客約24.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708余萬元。

一位合肥市民向記者表示,巢湖沿線風景道有兩大亮點:一是風景好,拍照易“出片”;二是適合短途親子游。正因如此,它才在當地贏得了“小洱海”的美譽。

巢湖“小洱海”的茶社(央廣網記者 劉浩 攝)

紫云山崛起千億文創集群

當日下午,記者團一行來到位于合肥市包河區的紫云山文化創意產業園(下文簡稱:紫云山文創園)。

這里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催生的“新質生產力”蓬勃涌動,從“復活”文物的“文化硬科技”,到重塑體驗場景的科技展館,一個千億級文創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

紫云山是一座“產業之山”,與湖南馬欄山、天津智慧山一樣,以山為名,寓意著勇攀高峰。

央廣網湖南頻道記者楊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正成為驅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她說,安徽憑借其深厚的科教資源,正將創新要素無縫注入文化產業肌理,這不僅激活了本地發展的創新源頭,更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的文創產業升級,探索出一條可資借鑒的路徑。

記者團一行在紫云山文創園走訪(央廣網記者 劉浩 攝)

本次活動主辦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中部六省媒體行的合肥之旅,不僅是一次山水與科創的邂逅,更是一場關乎區域協同發展的思想碰撞。從共話老子文化圈的“豫皖共鳴”,到探訪紫云山文創園的“湘皖對談”,無不彰顯出中部地區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融合的思路,共同推動文化傳承與科創轉型的深度融合。

編輯:劉暢司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