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阜陽11月17日消息(記者 張琳琳)千年淮河文化的戲曲基因,在皖北阜陽的初冬時節,隨著器樂的演奏悠然蘇醒。11月17日上午,“淮鄉戲韻·首屆淮河流域戲劇展演周”在安徽阜陽拉開帷幕,100個參演單位齊聚于此,共同見證這場淮河流域的文化盛會。

淮河流域 戲曲聚首

此次展演周由安徽省文聯指導,阜陽市委宣傳部聯合安徽、河南、湖北、江蘇、山東五省戲劇家協會共同主辦。

活動不僅匯聚了淮河流域戲曲精華,還吸引北京、上海、內蒙古、新疆、香港等地1000余名演員參加,參賽選手們經過線上海選和復評的激烈角逐,最終脫穎而出,獲得現場展演資格。

“此次活動既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具體實踐,也是以戲曲為紐帶深化區域協作、為淮河生態經濟帶注入文化動能的重要舉措。”阜陽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活動也為戲曲從業者、愛好者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對繁榮淮河流域戲曲文化創作,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器樂展演(央廣網記者 張琳琳 攝)

戲劇藝術 精彩紛呈

11月17日上午,展演周的首場演出以器樂類節目打頭陣,開啟了這場文化盛事的序幕。

舞臺上,既有經典唱段韻味悠長,也有創新編排令人耳目一新。特別設置的器樂類專場展演,讓常年居于幕后的演奏員走到了舞臺中央。“戲曲不僅是唱念做打,更是一個完整的藝術生態系統。”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潘昱竹強調,本次活動特別設置了演唱、小戲、器樂三個類別,就是要推動戲劇藝術的全面發展。

出生于2006年的武昊揚來自河南漯河豫劇藝術中心,7歲學習板胡的他本次參演的節目是《曲牌聯奏》,或歡快、或悠揚、或激昂的樂聲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戲曲背后的情感張力。

“我爺爺創辦了一個曲劇團,我自小在劇團長大。”武昊揚介紹,于他來說,戲劇藝術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我14歲進劇團,每天除了練習曲子,就是跟隨劇團到各地演出,參與這樣的展演還是第一次。”

武昊揚說,“能在這樣專業的跨省平臺上展示自己,還得到評委專家的指導,是難得的機會。”

暖城阜陽 與戲共鳴

令潘昱竹感到驚喜的是,本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關注,“除了參與展演的有不少青年戲劇從業者,線上也有很多年輕的戲曲愛好者關注,我們要推動戲劇從線下走向線上,讓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新的生機。”

小戲展演(央廣網發 阜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本次展演周的評委陣容堪稱豪華。主辦方特邀了來自淮河流域五省的6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擔任評委。更令人期待的是,其中5位梅花獎獲得者還將在11月21日的匯報演出中,與參與展演的選手同臺獻藝,為戲迷奉上一場跨區域的“梨園盛宴”。

阜陽歷史悠久,是淮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坐擁“千載名城、千古名相、千年伯樂、千萬人民”的厚重底蘊,正全力塑造“千年文脈、煙火水鄉、暖城阜陽”的文旅特質。

為推動戲劇文化與城市魅力深度融合,展演周期間,主辦方還將組織戲劇專家、參演選手走進阜陽特色街區與文化場館。他們將在阜陽體驗夜經濟、品味特色小吃,感受“暖城阜陽”的煙火氣息。

“阜陽非常美麗,演出之余,我一定會走走看看。”第一次來到阜陽的武昊揚認為,主辦方的安排不僅讓大家更加了解阜陽的城市文化,也讓傳統文化與現代城市生活產生更加深刻的互動與共鳴。

編輯:劉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