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科研城市。11月16日,在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二十周年系列學術活動:科技創新中心與科研城市論壇上,《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5》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5》發布。北京連續9年穩居全球科研城市排名榜首,并連續4年占據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第三名的位置。
自2016年起,北京一直領跑“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此次報告對2024年全球主要城市及都市圈在自然指數高質量期刊上的科研產出變化開展評估:中國城市首次在十強榜單中占據超半數席位,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武漢和杭州6個城市入圍。其中,北京科研產出增幅超9%。
報告還分析了參評城市在化學、物理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物科學、健康科學五大學科領域中的表現。中國城市主導了化學、物理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3個領域的榜單。其中,中國城市首次包攬了化學領域的全球前十位,在另外兩個領域則各占六席,北京在這些領域均位居首位。
作為全球最“科研”城市,北京在今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排名中也表現亮眼,連續4年位列第三,和舊金山—圣何塞、紐約一同進入第一梯隊。
除了北京,今年中國還有20個城市入圍該榜單全球百強,其中14個城市排名上升,南京、杭州和武漢位勢顯著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躍升兩個位次至第四名,在前十強中進步最顯著。上海排名第十。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5》提出,中國城市形成的科學策源優勢正帶動產業化能級提升,并加快創新生態完善。中國在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兩個維度的整體平均水平已趨近美國。其中,京津冀以北京為核心,推動科研知識外溢;長三角立足上海的資源集聚優勢,帶動江蘇、浙江、安徽產學研協同;粵港澳依托先進制造與數字經濟融合,借跨境協同與全球市場提速發展。這些城市群不僅為創新活動提供了有利土壤,更通過構建緊密高效的跨城協同網絡,推動熱點城市輻射賦能鄰近城市。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自2020年開始跟蹤和刻畫全球創新發展的最新趨勢,從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創新生態3個維度,對125個參評城市進行評估,為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創新實踐者提供參照依據。報告顯示,中國城市在全球創新格局中的優勢持續增強。今年,北京在科學中心維度上首次登頂,主要得益于科研隊伍的穩步擴張,以及科技論文在社會、產業界中影響力的持續提升。(記者 何蕊)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