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省民間投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民間投資活力持續釋放
——前三季度河北經濟亮點解析之二
民間投資活躍度是觀察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指標。
從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獲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間投資增長5.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比上年同期加快3.8個百分點。
5.6%的投資增速,說明了什么?省社科院財貿和數字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馬春梅表示,作為提高投資質量、增強市場活力的關鍵力量,民間投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充分反映了民營企業市場信心的提升。這背后是我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降低企業成本、簡化審批流程等措施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確保社會資本“愿意投、放心投、投得好”。
對于投資,既要看增速快慢,更要看結構效益。
把5.6%拆開細看,會發現令人欣喜的一面: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在流向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以電力、燃氣、水利等為代表的基礎設施領域。
落地項目“科技范兒”十足——
在鹿泉經開區,由石家莊恒融世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恒融世通反無人機裝備產業鏈項目正全速推進。自今年年初啟動以來,已有兩棟廠房實現封頂,整體工程預計于明年6月全面竣工。該企業項目專員王凱欣說:“項目建成后,將配備精密模具、陶瓷封裝外殼零件、自動微組裝等多條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加大對微波器件組件開發及集成電路陶瓷外殼零件生產。”
投向領域多元化凸顯——
“5月初、9月底已有風電項目陸續并網發電,今年年底所有項目將全部并網。”國順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的話語中滿是振奮。今年以來,該公司在河北同步推進7個風電項目、6個大型獨立儲能項目及3個核心配套產業項目,總投資超百億元。“國內新能源產業的強勁勢頭,疊加河北精準的政策扶持,讓我們投資更有底氣。”王偉說。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省民營企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4倍,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46.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47.9%,這三類投資占全省民間投資比重為17.8%,民間投資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齊升轉變。
民間投資活躍度,折射出河北下大氣力優化營商環境的顯著成效。
政策托底,讓企業“愿意投”。
受益于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春風實業集團河北圣利鑄業有限公司實施的汽車盤式制動器關鍵零部件智能化生產設備更新改造項目,獲得450萬元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及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當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部門積極落實“兩重”“兩新”等政策,呼應制造業民企產業升級需求,刺激企業加大技改升級和投資力度,推動民間投資潛力釋放。
要素保障,讓企業“放心投”。
今年2月底,總投資101億元的遠景(滄州)零碳智能產業園二期項目開工建設。自項目簽約起,滄東經開區成立專班跟進,圍繞聯動審批、技術幫扶、安全指導、融資支持等進行全方位服務。
近年來,我省建立了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印發《河北省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管理辦法(試行)》,從用地、用能、融資等關鍵環節精準護航。今年以來,河北電力護航經濟行動已助力272個重點項目提早接電,省重點項目用地保障率達100%。
機制創新,讓企業“投得好”。
8月8日,南方潤澤科技數據中心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為全國首批、深交所首單數據中心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填補了國內REITs市場在數據中心領域的空白。
省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黃文忠介紹,當前,我省正加快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在鐵路、核電等重點領域的重大項目中,明確民間投資參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助力企業盤活存量資產。
“與國有投資相比,民間投資創業、創新功能強大,運營機制靈活,資金調度效率更高。”馬春梅表示,通過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持續優化民間投資環境,能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投資活力。
我省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單之外領域一律對民企“零門檻”開放,支持民間資本投向新質生產力、新興服務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今年已向社會公開發布推介民間投資項目117個,總投資640.8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部門聯席會議機制推動下,自3月17日至年底,省發展改革委聯合44個部門在全省各市開展民營企業溝通交流專項行動,現場辦公解決企業發展難題。截至目前,全省已通過該機制解決企業訴求78條,用“有需求,我們隨時在”的承諾筑牢企業發展信心。
通過優化政務服務、完善融資機制、破除投資壁壘等一系列舉措,我省正著力為民營企業營造可預期、可成長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夯實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記者 馮陽)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