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新邵縣巨口鋪鎮津溪村的湖南精億達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瓜蔞種植基地,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整齊的瓜蔞架下,果實體態飽滿、掛滿枝藤。基地負責人王永華正帶領村民們穿梭于藤蔓之間,有條不紊地挑選、采摘成熟的瓜蔞,勾勒出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的生動畫卷。

村民采摘成熟的瓜蔞(孫詠梅 攝)

“這些天我們都在忙著摘瓜蔞,在家門口干活,既能照顧老人和孩子,還能為家里添一份收入,真的很開心。”正在田間忙碌的村民王愛京笑著說道。

在基地附近的加工車間內,工人們緊接著對剛采摘回來的瓜蔞進行籽皮分離。取出的瓜蔞籽經過清洗、晾曬、篩選等粗加工環節,逐漸褪去水分、鎖住原香,為后續的深加工做好準備。

“今年我們種植了100多畝瓜蔞,氣候適宜,長勢很好,鮮瓜蔞畝產預計能達到5000至6000斤,按當前市場行情,總產值約有60多萬元。”公司負責人王永華介紹。

晾曬瓜蔞籽(孫詠梅 攝)

瓜蔞被譽為“全身是寶”的經濟作物:其瓜皮和根莖可作為中藥材,瓜蔞籽則能加工成廣受歡迎的休閑食品。此外,瓜蔞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獲5年左右,是名副其實的長效增收作物。

王永華說:“下一步,我們計劃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推進瓜蔞籽的深加工,制作成各類休閑食品,同時嘗試利用瓜蔞瓤釀酒,最大化挖掘瓜蔞價值,帶動更多農戶共同致富。”

據了解,目前該基地中藥材總種植面積達300余畝,主要種植和推廣瓜蔞、射干、決明子、玉竹等品種。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公司統一提供種苗與技術指導,并實行保底收購,有效帶動全縣10多個鄉鎮發展中藥材種植2000余畝,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促進近70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此外,公司與多家藥企建立長期穩定合作,初步形成了種植、生產、銷售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鏈條。

近年來,新邵縣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緊緊圍繞“一特兩輔”(以中藥材產業為特色,蔬菜產業和休閑農業為輔助)的產業發展思路,通過資金補貼、技術指導、品牌建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推動中藥材產業向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0.8萬畝,其中瓜蔞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從標準化種植到精細化加工,從田間地頭到現代化車間,新邵縣的中藥材產業正穩步實現從“種得好”向“賣得好”、再到“加工好”的全面轉型升級。(來源:新邵縣委宣傳部)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