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技能人才更多更能 】

  光明日報記者 雷愛俠 吳春燕

  “我們的學生可吃香呢!每個學生有3個以上的崗位可選,就業率98%以上!闭f起學生就業,珠海市技師學院就業處主任黎武兵一臉自豪。這樣的院校,在廣東珠海并不鮮見。

  高就業率的背后,是珠海全方位的政策支撐。

  “我們白天在車間實測熱變形數據,夜間共同搭建算法模型,最終將模糊的工匠經驗轉化為可量化的動態補償參數。”在焊接實訓車間蒸騰的煙霧中,中海福陸重工有限公司焊接管理室主任,珠海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領辦人朱化學與徒弟們組成聯合攻堅小組,正在進行一場傳統技藝與新材料工藝的深度對話。

  截至目前,珠海已建成技能大師工作室27家,成為技術創新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珠海將高技能人才培育支持列入“珠海英才計劃”,構建覆蓋市、區、企業三級,梯次銜接的珠海產業新工匠骨干隊伍培養體系。同時加大技能人才引進力度,實施“金藍領”優秀“匠才”引進行動。

  當前,不少職校學生存在技能水平欠佳的狀況,且對企業實際運作、崗位具體需求缺乏了解。這導致在實習結束后,離崗現象頻發,就業穩定率持續走低,進而引發“有活沒人干”與“有人沒活干”并存的尷尬局面。對此,珠海著眼對接產業需求進行精準培養。

  2023年9月,珠海市技師學院與珠海沃頓電氣有限公司共同創建“新能源電力裝備工匠學院”,創新采用雙導師教學模式,培育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產業新工匠”。

  借助科學完善的企業考評機制,學生在工匠學院學習期間歷經了嚴格的技能考核!斑@些學生憑借在工匠學院期間積累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入職后立即就能投入工作并產生貢獻!敝楹N诸D電氣有限公司人事經理張志非常認可這種“零過渡期”的人才培養機制。

  珠海還不斷完善“多元”評價體系,2023年成立國內首個技能人才互通互認的區域性聯盟——珠澳琴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聯盟。該聯盟積極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才培育新路徑,通過“送教入澳”“請澳來珠”“三地共評”“聯合辦賽”“一試多證”等多元化方式,在珠澳琴三地全面開展技能人才培訓、實訓、競賽、評價、交流等深度合作交流逾5000人次。

  《光明日報》(2025年11月17日 04版)

編輯:高欣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