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創造,始于對根本需求的回應。
從1949年上海農信社的篳路藍縷,到2005年改制成立的嶄新篇章,再到今天資產規模超1.5萬億元的上市銀行,上海農商銀行七十六載的征途,始終未曾偏離價值創造的道路。這條價值之路,源于金融為民的樸素初心,始于滿足客戶支付結算、財富保值、資金融通等最基礎的需求,此后逐漸以專業能力滿足客戶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并在成就城鄉居民萬千夢想的過程中,與客戶建立起溫暖、持久的情感鏈接。
網點筑基,提供觸手可及的安心
數字浪潮席卷世界,銀行物理網點的存在似乎有些“老派”。然而,上海農商銀行有著自己的堅守,對于一座擁有25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而言,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空間,永遠是傳遞安心與信賴最直接的載體。
在上海6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海農商銀行近360家網點星羅棋布。這組數字背后,是一個溫暖的承諾:無論客戶身處繁華的市中心,還是寧靜的滬郊鄉村,金融服務始終觸手可及。
這種安全感,不只在于廣度,也在一個個獨具匠心的設計里。走進上海農商銀行網點,會發現基礎的金融服務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持續地推陳出新。
上海是中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大城養老”,是擺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也是金融服務必須直面的挑戰。服務著全市超七成老年人口、為120余萬客戶提供養老金代發服務的上海農商銀行選擇打造一家養老金融服務溫馨、客戶體驗有溫度;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社會責任有力度;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助老情懷有深度的銀行。
走進該行遍布全市近百家養老金融特色網點,適老關懷無處不在,“六專”服務細致入微,讓那些常感“不知道、找不到、不會用,不敢問,不放心、看不懂”的老年人,在這里找到有溫度、有耐心的解決方案,遇到懂適老政策、懂養老規劃、懂安全保障的養老服務人員。金融服務在這里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上海農商銀行寶山大場支行,是全市首家社保主題銀行,也是“社銀直聯”合作項目”的又一特色服務新地標。該行依托“一網通辦”平臺,構建涵蓋社保個人查詢打印、企業網辦業務指導、遠程業務辦理的一體化綜合服務新體系;借助云導辦“虛擬綜窗”,實現銀行一站式辦理金融賬戶結算和社保業務,深化便民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將金融服務與社區治理相結合,共建“十五分鐘生活圈”。
而在松江泗涇支行,一派“綠”意盎然。從設計源頭出發,綠色低碳理念充分融入網點規劃、設計、建造、運營等全生命周期,環保材料與節能系統讓每一次金融體驗都伴隨著清新的綠意,這是上海農商銀行“綠色銀行示范網點”帶來的全新體驗。
這些特色網點的涌現,正是上海農商銀行的發展理念:不只是滿足需求,更是在創造體驗,讓物理網點都因時而變,承載起超越金融的社會功能與人文關懷。
數字奔流,提供跨越時空的便捷
一家家物理網點是銀行服務客戶的有力載體,而數字化渠道,就像是奔流不息的源泉,讓銀行的功能價值可以投送到咫尺掌心,抑或千里之外。上海農商銀行堅定地擁抱數字轉型,讓金融服務穿越物理載體的限制,實現最大化的便利。
在網點里,智能柜員機逐漸成為主流,無紙化流程逐步取代繁雜的紙制憑證。近年來,上海農商銀行全面推進管理標準化和數智化建設,設計出涵蓋14大板塊、30多項運營工作的數據分析大屏、數據分析報告等多樣化數據分析工具,推動運營管理工作由傳統的“經驗決策”向先進的“數智決策”轉變。
與此同時,面向客戶的線上服務也在不斷優化。個人手機銀行已升級至8.0版,企業手機銀行煥新改版,交易銀行“十鑫十易”系列產品聚焦十大場景解決方案……科技的力量,讓金融服務無處不在。該行憑借“面向鄉村振興的智能普惠融資平臺”和“基于中臺架構的農商行自貿區及涉農業務跨境綜合服務平臺”,連續兩年榮獲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用科技賦能普惠與跨境業務。不僅如此,上海農商銀行也是全國農信系統首家CIPS直接參與者,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結算通道。
堅持“業務主導”和“科技賦能”雙輪驅動,堅持以價值創造為導向,該行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上海農商銀行特色的數字化賦能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道路。
從對私到對公,從境內到境外,科技的力量打破了朝九晚五的營業時間,客戶在指尖輕點的瞬間,便能完成各類金融操作,這正是數字時代銀行功能價值的生動體現,也是上海農商銀行擁抱時代潮流、服務客戶所需的發展歷程。
金融普惠,助力萬千夢想實現
融資,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血液,也是銀行功能價值最核心的體現。如何讓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的沃土,特別是那些輕資產、無抵押的小微企業?
辛苦、專業、實在,這是千千萬萬小微企業主對事業的集體感知。源于農信社的歷史和稟賦,基于對小微企業的深刻理解,上海農商銀行作出的價值選擇是做小做散,是“賺辛苦錢、專業錢、實在錢”。該行深知,小微企業的經營者們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理解與觸手可及的支持。
這份理解,在行動中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自國家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出后,上海農商銀行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成立總分支三級聯動工作專班,以“千企萬戶大走訪”為抓手,推動金融服務下沉。銀行主動走進街道、園區、商會,組建起一支300人的普惠金融顧問團隊,不僅提供融資,更成為企業政策解讀、產業對接的“一站式”金融伙伴,推動普惠金融從“輸血”向“造血”升級。
該行還打造了全方位的產品矩陣:創擔、農擔業務規模保持全市同業首位,園區批次貸、鑫孵擔保貸等政策性產品精準有力;個人房產抵押商e貸、小額類信用微貸等標準化產品高效便捷;“積數貸”“銀稅貸”等線上產品,則依托大數據風控,將企業的流水、納稅記錄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信用資產。
“增量、降價、提質、擴面”,這是上海農商銀行普惠金融的目標,也是功能價值的承諾。機制落地一年來,通過精準走訪、科技賦能、產品創新、生態共建,逐步構建起“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累計對接企業近10萬戶,為近2萬戶客戶發放貸款超2300億元。
價值躍升,并未止步于初始
“價值是一個多維度、動態化、層遞式的概念,”上海農商銀行表示,“銀行要為客戶創造三種價值,包括功能型價值、專屬型價值、情感價值。”今年恰逢上海農商銀行改制成立20周年,回望來路,該行走出了一條自我錘煉與進化、努力優化服務和創造價值之路。
功能型價值,是對客戶被動性、基礎性需求的真誠回應,是銀行提供各類專業、便捷、周全、安全金融服務的職責所在。對上海農商銀行而言,它是遍布全城的一家家物理網點帶來的踏實感,是擁抱數字帶來的便捷體驗,更是為千家萬戶、千行百業提供服務的堅實后盾。
在此基礎上,就是專屬價值,是進階,是銀行以專業能力滿足客戶差異化、個性化需求的深度探索。對上海農商銀行來說,它是科創金融中,銀行以“創投”視角、伙伴心態深度融入客戶不同生命周期的差異化方案,也是鄉村振興畫卷中,為“一村一品”服務的定制化金融解法。
而情感價值,是升華,是銀行超越金融和交易本身,化為社區“心家園”的歡聲笑語,對“一老一小一新”群體的悉心關懷,是與客戶建立溫暖、持久情感鏈接的更高追求。從此,金融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溫暖陪伴。
不斷創造更高價值,不斷升華情感連接。上海農商銀行正瞄準打造百年老店、打造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服務型銀行,建設具有最佳體驗和卓越品牌的區域綜合金融服務集團的愿景,心懷遠大,逐光前行。(來源:上海農商銀行)
(注:此文屬于央廣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