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明之筆繪就南榆林鄉幸福新篇

漫步在南榆林鄉,干凈整潔的村道蜿蜒向前,錯落有致的屋舍點綴其間,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目之所及皆為景,文明新風拂面而來。2025年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名單公布,大同市渾源縣南榆林鄉光榮入選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大同市渾源縣南榆林鄉(圖片來源:黃河新聞網)

近年來,南榆林鄉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在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涵養鄉風文明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了村容村貌與鄉風民風的“雙蝶變”,讓文明之花在這片土地上絢麗綻放。

“這幾年鄉里變化太大了,一年一個樣!”說起家鄉的改變,南榆林鄉的村民李大爺難掩喜悅之情。曾經,道路泥濘、環境雜亂、產業單一制約著鄉村發展。如今,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南榆林鄉舊貌換新顏,處處涌動著發展的活力。

干凈整潔的村道(圖片來源:黃河新聞網)

產業升級,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近年來,南榆林鄉圍繞“特色種植、優質養殖、旅游康養”三大核心產業,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發展格局。特色種植多點開花,聚興村建成3座冬暖式溫室大棚與12座全鋼結構冷棚,綠色采摘產業蓬勃發展。優質養殖規模壯大,姜家溝引入山西萬犇牧業,創新采用“集體+公司+農戶”模式打造肉牛養殖園區,預計5年后牛存欄量超1000頭;南榆林村依托豐富飼草料資源落地牧潤森肉牛養殖項目,規劃5年存欄肉牛3000頭。旅游康養勢頭正勁,以二嶺村為核心,整合地道景點、明代烽火臺、觀景臺等資源,新建二嶺軍事文化體驗區,配套民俗客棧、興農餐廳,以“土打窯洞”文化為特色打造“二嶺勝景”旅游康養片區,借助距恒山游客中心僅9公里的區位優勢,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產業的多元發展讓村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鼓了起來。

南榆林鄉繪就生態宜居“新畫卷”(圖片來源:黃河新聞網)

環境整治,繪就生態宜居“新畫卷”。南榆林鄉將環境整治作為提升鄉村“顏值”的重要抓手,打響一場場環境整治攻堅戰。通過“清垃圾、清塘溝、清畜禽糞污、清亂貼亂畫、清殘垣斷壁”的“五清”行動,累計清理亂堆亂放、路面污水等100余處,拆除殘垣斷壁10處,清運垃圾600余噸,徹底告別“臟、亂、差”。創新治理機制保障長效,建立“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黨員包戶”三級包保責任制,劃分多個責任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將保潔人員納入網格明確責任;通過觀摩點評、到村大學生專管監督等方式,推動環境整治從突擊行動轉向長效管理。生態保護持續加碼,12名護林員協同林業部門管護同源高速、203省道兩側綠化樹木,打造生態景觀帶;村級河長和巡河員常態化巡河,重點守護姜家溝水庫,嚴厲打擊河道違建、垃圾堆放等行為。

鄉村“顏值”提升(圖片來源:黃河新聞網)

多元治理,譜寫和諧有序“新篇章”。南榆林鄉積極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鄉、村黨組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定期組織工作例會,開展黨風廉政建設警示教育,以優良作風推動工作落實。安全防線不斷織密,廣泛宣傳電信網絡詐騙防范知識,制定防災避災應急預案,普及自救互救技能,全方位提升村民安全意識與應對能力,讓安全感持續充盈。

榆林苑(圖片來源:黃河新聞網)

成果惠民,共享幸福生活“新福祉”。南榆林鄉始終將民生保障放在首位,讓文明成果真正惠及群眾。教育保障堅實有力,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目標人群全覆蓋,為適齡青少年撐起求學“保護傘”,聯系愛心企業為南榆林學校學生送去20套棉衣文具。養老關懷溫暖人心,各村村委與駐村工作隊每月探訪農村困難老人,及時解決生活難題。

如今的南榆林鄉環境優美(圖片來源:黃河新聞網)

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群眾的日子美起來……如今的南榆林鄉,產業興旺、環境優美、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們在文明鄉風的浸潤下,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這份全國文明村鎮的榮譽,正成為鄉村持續發展的新起點。(記者常偉 通訊員張曉田)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