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1月4日消息(記者周思楊)工業產值邁上千億大關,3個產業鏈突破百億規模……2025年以來,天津市東麗區以六大產業鏈為骨架,以科技創新為肌脈,推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產業集群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在“串珠、聚鏈、集群”中持續釋放澎湃動能。
作為東麗區百億級產業鏈“排頭兵”,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已形成完整生態。中汽零部件檢測全國總部投入運營,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港引進14家聯合創新機構,鏈上聚集17家專精特新企業及4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覆蓋設計、制造、測試全環節。“東麗區高效的產業鏈整合能力,讓我們測試認證業務效率提升30%。”中汽中心項目負責人馬宇辰表示。該產業鏈所在的東麗經開區,已獲評全國第一批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航空航天產業以“三年行動計劃”為牽引實現跨越式增長,產值較2022年增幅達60%。天開東麗園納入市級“一核兩翼多點”布局后,新引進49家航空航天領域科技企業,發動機葉片增材制造等237項科研成果成功產業化。依托5億元專項引導基金與低空經濟產業聯盟,這里正成為京津冀航空航天產業的重要創新策源地。
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則撐起產業“硬脊梁”。平高智能電氣、置信電氣獲評全國卓越級智能工廠,平高儲能與天津大學共建儲能技術研究院,推動電力裝備領域技術突破。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值已接近500億元,在航空復合材料、醫用新材料等領域形成獨特優勢,為產業鏈高端化提供堅實支撐。
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雙向發力,彰顯東麗產業韌性。輕工產業鏈產值增長8.6%,中美史克、金橋焊材等企業通過國債資金扶持實現智能化升級;醫療健康產業加速集聚,天津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落地運營,醫工海河創投基金導入50家優質企業,主題園區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產業鏈蓬勃發展背后,是創新生態的持續優化。東麗區設立焊接產業鏈創新聯合體,新增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3.9%,位居天津市前列。工業信息化平臺發布133條產業政策,363家企業注冊受益;“智改數轉”三年培育項目101個,新增14家數字車間與智能工廠,18家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東麗區承接北京新質生產力資源122個,協議投資額超400億元。通過“一條產業鏈、一個工作專班”機制,破解堵點難點,連續8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搭建起產業交流平臺。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單個企業到產業集群,東麗區六大產業鏈正以創新為鏈,串聯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我們將持續推動產業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東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創新要素不斷集聚,六大產業鏈必將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更強引擎。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