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0月29日消息(記者韓雨晨)近期,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下稱“水環中心”)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與裝備研發團隊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領域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這些專利從監測預警、數據處理到應急保障,多維度構建起地質災害防控技術體系,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發明專利證書(央廣網發 水環中心供圖)

一是“一種泥石流監測預警方法及裝置”,憑借“立體監測網絡+多維度參數判定”的創新設計,有效提升了泥石流感知、監測、預警的準確性、穩定性與精度,能夠排除暴雨、大風等環境因素的干擾,大幅降低誤報、漏報率,為山區泥石流防治筑牢“精準導航”防線。

發明專利證書(央廣網發 水環中心供圖)

二是“一種低功耗地質災害預警救災方法、系統及裝置”, 以“圖論選路+電量感知”為技術核心,通過多維度評估篩選出“最優待選節點”,顯著降低預警系統整體功耗,提高單個預警單元“存活率”,確保極端環境下信息傳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讓預警信號在“關鍵時刻不缺席”,為避險爭取寶貴時間。

發明專利證書(央廣網發 水環中心供圖)

三是“一種滑坡裂縫位移自適應監測系統及方法”,將自適應監測方法融入滑坡裂縫監測,借助無線監測網絡實現多監測點遠程監控,達成裂縫位移監測的高精度、多頻次、自適應數據采樣,既增強了裂縫位移監測的靈活性,又提升了滑坡數據采集的可靠性與精確性。

發明專利證書(央廣網發 水環中心供圖)

四是“一種數據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聚焦滑坡監測數據中缺失數據的處理難題,在無需完整原始數據的情況下,可實現對滑坡監測數據時間序列矩陣中缺失數據的有效補全與位移趨勢預測,進一步優化滑坡監測數據的處理效率與預測準確度。

發明專利證書(央廣網發 水環中心供圖)

五是“用于投放或回收地質災害應急監測設備的機械繩”,依靠獨特結構設計,使繩索具備“姿態可調、剛度可控”的能力,即便在強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下也能保持穩定,有效提升突發地質災害應急監測設備投放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應急設備精準投放與回收提供關鍵支撐工具。

上述5項國家發明專利已在重慶、西藏、云南等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實現成功應用。下一步,水環中心研發團隊將持續深化地質災害關鍵技術研發,有力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科技水平。

編輯:周思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