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津市寶坻區大鐘莊鎮大米莊村,連片稻田在微風中泛起綠浪。田間地頭,農戶們手持手機,通過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數據,精準調控著灌溉節奏。這幅“科技種田”的生動圖景,正是天津移動為當地量身打造的“智慧水稻”平臺帶來的新變化。
數字技術破解傳統種植難題
“以前種稻最愁的就是‘瞎忙活’。”大米莊村一位種植戶坦言,“澆水施肥全憑經驗,既浪費成本又影響產量。”為破解傳統水稻種植痛點,天津移動主動對接大鐘莊鎮農業發展需求,針對大米莊村稻田種植特點,整合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打造了專屬的“智慧水稻”平臺系統。
該平臺通過部署在田間的傳感器,24小時實時采集土壤濕度、酸堿度、光照強度及氣象變化等關鍵種植指標。數據經云端同步傳輸至農戶手機終端,讓種植戶隨時掌握稻田“健康狀況”,實現農事操作的精準管理。
精細化管理促增產增收
數字技術的落地,讓大米莊村的水稻種植實現了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的跨越。“打開手機就能知道土壤缺不缺水、缺什么肥。”一位正在田間查看稻穗長勢的種植戶介紹,“今年我種了300多畝地,預計產量在30萬斤,全年增產增效10%至20%。”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移動打造的“智慧水稻”平臺還為糧食安全生產筑牢防線。實時監測數據可精準預警極端天氣、土壤異常等風險,幫助種植戶提前采取應對措施,保障稻田穩定生長。目前,依托這一平臺,大米莊村700余畝“津川1號”優質水稻長勢喜人,畝均收益突破3000元,較傳統品種顯著提升。
數字賦能引領農業現代化
天津移動“智慧水稻”平臺的成功落地,為寶坻區推動水稻產業智能化、標準化發展提供了核心支撐。該平臺不僅解決了種植端技術難題,還為后續產業鏈延伸打下堅實基礎。
從“手機管田”到“數據增產”,天津移動以數字技術為橋梁,讓智慧農業的種子在大米莊村稻田里生根發芽。這片充滿科技活力的稻田,不僅孕育著沉甸甸的稻穗,更承載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成為天津數字鄉村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未來,天津移動將繼續深化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助力更多鄉村走上科技驅動的產業振興之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移動智慧、移動方案。(來源:天津移動)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