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向傳播”邁向“雙向互動”,由“傳統普法”轉向“交互體驗”,景洪市邊境整治普法工作如星星之火,結合地域特色與群眾需求,系列化開展接地氣、有溫度、見實效的普法活動,以多元力量點亮邊疆村寨,用多元形式照亮村民生活,將“法治火種”播撒邊境,有效提升了邊境地區群眾的法治意識和守法自覺。
凝聚共識,攜手并進。團市委與景洪市婦聯攜手律師事務所、家庭教育講師團等各方社會力量,創新群眾大會形式,把法治聲音傳至村寨,累計覆蓋群眾800余人,讓法治星火在集體共鳴中愈燃愈旺。別出心裁設計家長夜校、心理健康關愛等活動,嵌入“孩子弦外之音識別”“家長情緒穩定”等場景案例,引導家長從“管理者”轉變為“成長伙伴”,正確教導孩子拒絕“偷引帶”行為;融合“心靈樹洞”驛站、“曼陀羅繪畫療愈”等形式,開導疏解青少年困惑,為祖國花朵的心理健康護航。

開展“普法宣傳進村寨”活動
國徽高懸、法槌敲響。景洪市人民法院以“巡回法庭”為抓手,將莊嚴法庭“搬”到邊境村寨,聚焦典型跨境違法犯罪案件,通過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等環節的層層推進,讓群眾身臨其境參與審判過程,使司法公平正義與“零容忍”審判力度變得可視可感。“審理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審判結束后,法院干警還會以通俗語言針對審判案件講解相關法律條文,并警示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等跨境違法犯罪的危害及嚴重后果,讓群眾在真實案例中讀懂法律、敬畏法律,不斷強化群眾心中的規則意識。

景洪市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玩中學、學中用”,景洪市司法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趣味互動”為抓手,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游園式”普法活動6次,將法律知識融入趣味游戲,精心打造“普法大轉盤”“法治盲盒(猜猜猜)”“幸運滾滾樂”等輻射全年齡段的互動項目,同時輔以文創產品贈發,吸引1250余人(次)主動參與,點燃群眾的學法熱情。游園活動還同步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在現場為群眾隨時答疑解惑,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有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安全感。

“游園式”普法活動
雙語破壁壘,多民族共話法。邊境區域是多民族同胞共同生活的家園,景洪市人民檢察院“喃滴溜”雙語普法團隊和“小吉象”未檢團隊走進賀南東村、曼兵村等邊境村寨,瞄準邊境多民族特點,選派熟悉傣語、哈尼語等少數民族語言的檢察官開展雙語宣講活動,打破語言隔閡,以鄉音傳遞法音,以“家常話”講解法律條款,面向未成年人及其家長,重點普及禁毒、防電信詐騙、妨害國(邊)境罪依法處置條款等知識,呼吁未成年人保護好自己,呼吁廣大家長朋友們履行教育引導與監護管理的責任,共同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雙語宣講活動
一步一腳印,精準普法行。各鄉鎮依托重點村駐村工作隊伍、“雙掛聯”隊伍、干警隊伍和綜治隊伍等多支力量,依據幫扶人員心理狀態和行為動態,針對性開展“入戶宣講”,落實包保幫扶責任,日均走訪260戶421人(次),面對面精準普法,挨家挨戶傳遞法治星火,講解各村寨《村規民約》,拆解“身邊案身邊事”,以情以理、說案釋法,引導村民自覺抵制違法犯罪活動,不斷提升對各類跨境違法犯罪行為的識別和防范能力,將法治關懷送入千家萬戶,確保普法工作覆蓋“最后一公里”。

開展入戶宣講
普法星火,點點閃爍,匯聚成照亮邊疆的法治之光。景洪市多家單位聯動、多種渠道協同、多元形式上陣,共同構筑起一道堅固的法治邊境線。未來,景洪市將繼續推動多部門協作創新,力促法治星火匯聚成炬,持續為邊境地區綜合整治注入活力,守護這一方水土的和諧與安寧。(來源:景洪市委政法委)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