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6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9月16日,“從實驗室到生產線”——“三城一區”成果轉化“順義行”活動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聯合順義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劉景昶,順義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侯穎,順義區政協副主席、科委主任楊鳳輝等出席活動。19家實驗室、7家研究所、21家企業代表參加。
活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閉門懇談會。劉景昶在致辭中表示,“三城一區”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平臺,集中了北京最豐富優質的創新資源。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搭建合作橋梁,引導全國重點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的創新成果在順義落地轉化。順義區擁有高度集聚的產業資源,要聚焦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第三代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領域,主動開放更多應用場景,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提供“試驗田”和“展示臺”。要當好科技創新的“服務管家”,在資金投入、政策扶持、人才服務、要素支撐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創新的服務保障。
侯穎表示,順義區作為“三城一區”功能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推動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早謀劃、早布局、早行動,逐步構建起“創新資源集聚+產業基礎支撐+服務保障護航”的轉化生態。一方面,立足自身產業優勢筑根基,搭建起“企業需求牽引+科研力量攻關”的對接模式;另一方面,聚焦創新資源整合搭平臺,對接“三城”創新溢出。近3年,順義區已承接348項“三城”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應用,切實讓“三城”的創新活力轉化為順義發展的強勁動力。
會上,來自寬禁帶半導體超越照明材料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復合固態電池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汽研究總院、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仁堂藥業有限公司的代表圍繞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協同模式、成果轉化經驗等進行發言。
活動第二階段,各類機構按照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醫藥健康6個領域分3組進行對接交流。
第一組為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領域。與會人員了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在區域產業的應用實踐,北京市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及算力調度平臺建設情況。實驗室代表與各企業代表就成果轉化路徑、數據安全協作機制等議題交換意見,為信息技術產業協同創新搭建平臺。
第二組為智能制造領域。圍繞智能制造成果轉化,與會各方深入探討研究方向、落地機制與合作模式,交流政策扶持、資金保障及人才引進路徑,在推動形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上達成廣泛共識。
第三組為新材料、新能源、醫藥健康領域。實驗室負責人積極向企業推介科研成果及其落地轉化意向,雙方深入洽談科技攻關需求、合作意向。
近年來,順義區持續向供給側要資源,從“三城”挖掘高質量可轉化項目。密集對接清華、北郵、北科大等20余所高校院所;協助東方物通科技與北方工業大學成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開展“百進千”醫企同行推廣應用活動、新材料專場創投對接活動。向需求端強服務,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中科星圖、泓潤健康獲批市級概念驗證平臺,微構工場牽頭設立國內首個“合成生物+制造”創新聯合體,艾柯醫療等企業進入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名單。在環節上做文章,增進“政產學研用”交流合作。舉辦中關村論壇區長會客廳、科技活動周活動,參展北京科博會,組織區內企業參加中關村“火花”活動,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百家實驗室進千家企業”活動已創下堅持10年的紀錄并將于今年舉辦第30場活動。2025年上半年,已承接“三城”科技成果85項,完成全年任務60%。
接下來,順義區將進一步融入“三城一區”發展大局,加大與“三城”協同創新力度,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鼓勵企業對接“三城”、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的豐富科技資源,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