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凌晨,甘肅省隴南市和天水市多地遭遇強降雨襲擊,隴南市康縣、成縣、徽縣等多縣區,以及天水市麥積、秦州、清水、張川縣等多縣區降雨量激增,多地累計雨量超100毫米。強降雨引發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致使兩地通信設施嚴重受損,隴南85個基站、334個站址因線路故障、供電中斷退服,通信線路受損達235余皮長公里;天水9個基站因線路故障、118個基站因供電中斷退服,通信線路受損達22余皮長公里,縣鄉傳輸網絡損毀3處,桿路傾倒126根,通信保障形勢嚴峻。

搶險人員第一時間開始通訊線路恢復工作(甘肅電信供圖)

隴南搶險:逆行風雨,守護通信生命線

災情就是命令,通信就是生命線!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隴南電信人迅速行動。甘肅省應急管理部緊急統籌調度資源,從省ICNOC、應急公司調配骨干隊員6名、應急通信保障車2輛、便攜基站4套趕赴一線。隴南電信第一時間成立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與當地政府緊密溝通,迅速組建黨員先鋒隊。他們不懼風雨,不畏艱險,徒步8公里,為電力及通信阻斷的康縣碾壩大莊村、玉嶺村、寺臺甘林村,武都五馬河口村,文縣碧口碧峰溝送去油機發電機、衛星便攜基站。在艱難的搶險過程中,電信人身上被雨水和泥水浸透,但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早一分鐘恢復通信,受災群眾就多一分安心!”最終,他們成為首個恢復通信的運營商,在村委會搭建起臨時指揮部,為100余名村民提供了免費報平安電話,讓村民們在風雨中感受到了溫暖。

為了實時掌握鄉鎮受災情況,隴南電信加強應急電話撥測,在186個鄉鎮均配備了衛星電話,每日撥測2-3次,做好應急力量和物資調度準備。截至目前,隴南電信已累計出動應急人員238人次,通信搶修車輛102臺次,動中通衛星基站車2輛,衛星便攜站4套,發電油機3臺,應急保障通信5次。他們先后搶修光纜108公里,恢復行政村信號42個,目前暫無行政村信號中斷,有力保障了災區網絡通信暢通。

電信人爭分奪秒恢復通信“生命線”(甘肅電信供圖)

天水搶險:勇挑重擔,點亮通信希望之光

天水電信迅速統籌調度資源,從全市調配骨干隊員5名、應急通信保障車1輛、便攜基站1套趕赴一線支援搶險救災。他們成立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與當地政府密切配合,組建黨員先鋒隊,徒步2公里開通黨川花廟基站,及時保障了花廟村50戶村民的通信暢通。在搶險過程中,電信人不顧道路泥濘、山體滑坡的危險,肩扛設備,手提工具,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受災區域挺進。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保障通信的重任,早一點搶通基站,就能早一點讓受災群眾與外界聯系。

為了加強應急通信保障,天水電信調集7部衛星電話重點保障麥積災區的通信和電力、道路的搶修。他們日夜奮戰,3條OTN環路全部搶通,搶修桿路45根,寬帶用戶全部暢通運行,斷站全部恢復。截至目前,天水電信已累計出動應急人員87人次,通信搶修車輛35臺次,靜中通衛星基站車1輛,衛星便攜站1套,發電油機5臺,先后搶修光纜14公里,及時恢復行政村信號16個,有力保障了災區網絡通信暢通。

甘肅電信人不畏艱險,不懼疲勞,日夜奮戰在搶險一線。無論是隴南的崇山峻嶺,還是天水的泥濘道路,都留下了電信人堅定的足跡。他們用汗水和勇氣守護著通信生命線,為受災群眾架起了與外界聯系的橋梁。(馬莎 蔣玉蓮 吳東紅)

編輯:羅赟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