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岸(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揭牌 測試道路向臺企開放
“放眼全國,推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武漢最具有競爭優勢。”
7月4日,臺灣周海峽兩岸(武漢)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發展交流會上,海峽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工作組臺方牽頭人杜紫軍說。
現場,兩岸(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在武漢經開區揭牌,并發布示范基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5—2027年)。
根據計劃,示范基地將以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為主線,通過共建“漢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建立臺企智能化改造專項服務機制,支持臺資企業參與武漢約3400公里開放測試道路場景化應用,設立漢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金等,進入全國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第一方陣,2035年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
“武漢經開區是全國最大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范區和‘雙智’協同發展試點核心區,擁有全產業鏈平臺和開放生態,這為兩岸合作提供了理想實踐地。”杜紫軍說。
被譽為“中國車谷”的武漢經開區,一直是臺資企業投資興業的熱土,20多家臺資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此落戶,生產總值超80億元。
“當前,漢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合作以技術互補、場景驅動、平臺賦能為核心,形成‘整車龍頭牽引+臺資補鏈強基’的協同發展格局。”海峽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工作組陸方牽頭人蘇波說,示范基地將進一步深化兩岸合作,充分發揮兩地的差異化優勢,實現互補雙贏。
以臺灣周活動為橋梁,兩岸汽車產業合作成果豐碩。2023年,“海峽兩岸(武漢)車輛技術創新聯盟”在臺灣周武漢經開區專場活動上揭牌。如今,聯盟會員已超100家,促成東風集團與臺達集團、緯創軟件等臺資企業合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謝慧敏 通訊員 蔣秋雨 曾瓊慧 實習生 王奕心 李弘婕)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