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7月9日消息(記者 黃珂嵐 通訊員 石禮嘉)近期,國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機動隊伍(以下簡稱:湖南機動隊伍)分批次出動41臺車輛、485余名消防救援人員,在衡陽、懷化、湘潭同步開展野外駐訓,緊扣“全災種、大應急”定位,以設置復雜條件、主動迎戰惡劣環境、突破能力極限的“自找苦吃”精神,推動實戰化應急救援訓練向縱深挺進。
消防員在懷化市芷江侗文化城周邊搭建帳篷(央廣網發 國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機動隊伍 供圖)
消防員進行操舟繞標訓練(央廣網發 國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機動隊伍 供圖)
在懷化市芷江侗文化城,懷化分隊選擇河道蜿蜒、水流湍急的復雜河段,指戰員們頂著38℃高溫酷暑,連續開展操舟繞標、活餌救援、翻船自救等水域科目,在艱苦條件下鍛造協同作戰能力。
消防員在湘潭市湘潭縣白沙洲開展小型挖掘機輔助搜救演練(央廣網發 國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機動隊伍 供圖)
在湘潭市湘潭縣白沙洲,長沙分隊主攻夜間救援短板,利用湘江流域夜訓環境,苦練無光盲操舟、落水人員紅外定位搜索等科目,著力突破裝備應用與戰術短板。在衡陽市衡山縣九觀橋,衡陽分隊聚焦水域救援訓練核心,靈活穿插森林防滅火技能與野外生存訓練,引導全體參訓人員在查缺補漏中強本領、在強化訓練中提質效,全面提升專業救援能力。
消防員在衡陽市衡山縣九觀橋水庫開展排澇演練(央廣網發 國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機動隊伍 供圖)
“災害突發性從不因裝備改善而降低,必須堅持‘平時多吃苦、戰時少流血’,將訓練標準牢牢錨定實戰最前沿。”湖南機動隊伍主要領導在懷化駐訓場督導時強調。這兩年,隊伍不斷轉變思路,野外駐訓一切圍繞“訓”展開,“駐”或“轉”均取決于訓練計劃和訓練需求。懷化分隊聯合地方水文部門,依托實時動態水情數據庫調整訓練方案,實現自然環境與訓練需求的深度耦合。
在加壓提升訓練強度的同時,隊伍嚴格遵循《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試行)》,構建科學化、體系化訓練機制。通過選派特勤分隊水域教員駐點指導、系統拆解難點科目、岸上安全員實時監測等措施,確保高強度訓練安全可控。衡陽分隊創新推行“分級挑戰訓練法”,按技能等級設置差異化任務,兼顧質效提升與安全防范。
無人機低空偵察建模、小型挖掘機輔助搜救、“山貓”水陸兩棲作戰車穿梭運輸、炊事保障車野戰供餐……這是長沙分隊訓練場上的生動場景,也是現代化裝備深度融入練兵備戰的縮影。湖南機動隊伍應急保障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適應應急救援保障多元多維需求,隊伍以現代化裝備實戰化運用為突破口,著力打造現代化應急保障體系,推動保障能力迭代升級。
野外駐訓以來,“自找苦吃”模式成效顯著,背后是全體指戰員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意志錘煉硬功。當前,湖南機動隊伍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深化訓練改革,向著鍛造“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應急救援尖兵邁進,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筑堅固防線。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