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永州7月10日消息 7月9日,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xiāng)的白首烏種植基地里,連片白首烏藤蔓蔥郁,花蕾點綴。瑤民正采摘脆嫩的白首烏藤葉,準備制成白首烏茶。
白首烏種植基地(央廣網發(fā) 陳平成 攝)
“白首烏渾身是寶,7月采葉、8月摘花、12月取根莖做藥膳,已成規(guī)模化高效作物。”江永縣瑤永旺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盧世旺說,曾藏于深山的白首烏,在當地政府、企業(yè)與農戶的合力培育下,搖身一變成為牽動當地瑤民增收的“幸福鏈”。
白首烏生長于都龐嶺海拔700米以上大山之中,有“白人參”之稱,具有補腎益肝、烏發(fā)生發(fā)、養(yǎng)血益精、抗衰老等保健功效。2012年,在外打拼20年的盧世旺返鄉(xiāng),耗時4年、投入30萬元,攻克種植難關實現移栽,并嘗試將葉片制成茶品上市。
制茶車間里工人正在制茶(央廣網發(fā) 陳平成 攝)
掌握白首烏種植和制茶技術的盧世旺在2017年牽頭成立了白首烏專業(yè)合作社,隨著首批白首烏大規(guī)模種植成功,盧世旺投資建起標準化生產車間,特意邀請資深制茶師傅指導工藝,經過殺青、揉捻、烘焙等多道工序,把白首烏的獨特風味和營養(yǎng)保留下來,實現白首烏經濟效益的轉化。
如今,千家峒瑤族鄉(xiāng)創(chuàng)新“龍頭企業(yè)+合作社+農戶”機制,提供“種苗—技術—回收—加工—銷售”全鏈條服務。全鄉(xiāng)白首烏種植面積達200余畝,畝均產值超2萬元,帶動農戶穩(wěn)步增收。(記者 黃珂嵐 實習記者 沈圓 通訊員 田海忠 謝文彬)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