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過硬技能 裝備狀態滿格
——3個基層單位依法提升官兵裝備維護保養能力水平的實踐
寫在前面
管裝就是管戰斗力,保裝就是保打贏。新修訂的《內務條令》明確,軍隊單位應當嚴格執行裝備管理法規制度,加強日常管理,保持裝備良好技術狀況。同時,應當按照規定進行愛裝管裝教育,使官兵增強愛護裝備的意識,掌握裝備使用、保管、維護、檢查的方法。落實裝備維護保養各項工作,重點在人。各單位要依據法規要求明確相關人員職責,加強技能培訓,提升官兵依法依規開展維護保養的能力水平,通過精細維護,讓武器裝備始終保持良好狀態、保障任務完成,助力戰斗力提升。
第83集團軍某旅開展裝備換季保養工作。(季鵬 攝)
空軍航空兵某旅機務人員認真檢查戰機。(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卓靈鵬 攝)
現象① 維保雖然認真仍有環節出現疏漏
組織專業培訓 強化能力素質
龐斯年 馬松波
“車輛長時間使用后,儲氣罐中水分增多,若不及時清理,容易造成罐體生銹,縮短使用壽命……”近日,海軍某旅組織裝備換季保養。開展工作前,某連駕駛骨干小劉為戰友認真講解保養要點并示范正確的操作規程。隨后,駕駛員們按照分組有序展開作業,大家普遍操作熟練、動作規范。經過精心維護,十余臺車輛的技戰術性能恢復至最佳狀態。
相關法規明確,裝備操作人員應當熟練掌握配發或者分管裝備的技術性能,會操作使用、會檢查、會維護、會排除一般故障。“裝備操作人員能力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裝備保養質效。”小劉介紹說,本次裝備換季保養前,裝備管理科組織駕駛員、軍械員、通信員等裝備操作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讓一些剛走上裝備操作管理崗位的官兵更加了解武器裝備技戰術性能,熟練掌握必備的裝備維護保養技能。
對此,旅裝備管理科何助理員感觸很深。此前有次到基層檢查工作,他在某連接連發現潤滑脂加注不到位、剎車片磨損程度高未更換、電瓶虧電等問題。了解得知,該連個別新駕駛員對保養內容和要求不夠熟悉,業務能力較弱,在參與裝備保養過程中雖然態度認真,但仍有環節出現疏漏。而連隊組織開展工作的干部因缺乏專業保養知識,在保養結束后只檢查了裝備表面的清潔程度,對于復雜的零部件保養沒有起到應有的督促把關作用。
檢查結束后,何助理員感到,基層裝備種類較多,加之操作人員更換較頻,導致裝備保養技術骨干少、裝備操作人員維修保養能力不足等問題出現。
了解情況后,旅黨委高度重視,決定加大對基層裝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力度。旅隊要求裝備管理科遴選技術骨干組成教練員隊伍,定期對全旅裝備操作人員進行集中授課輔導,嚴格按照各個裝備的性能參數、保養規范等內容進行授課。在階段性學習后及時開展理論和實踐考核,充分檢驗培訓成果,推動形成由理論學習到實踐運用的閉環。在以老帶新、結對幫帶過程中,技術骨干深入一線,現場演示操作流程,針對問題答疑解惑,保證每一名參與裝備保養的官兵都能得到技術指導。同時,進一步完善裝備維護保養規范,合理安排維護保養時間,按照先技術培訓后實踐操作的流程,讓參與裝備保養的官兵學習掌握保養方法。
技能培訓落到實處,裝備保養取得成效。在最近一次裝備保養檢查中,各單位沒有再出現保養落實不到位的問題。精細的維護保養讓裝備恢復滿格狀態,有力保障了部隊安全高效向駐訓地機動。
現象② 難題復雜多樣僅靠基層難以解決
結合專家指導 助力隊伍建設
姚欣彤 杜熙謀
前不久,中部戰區陸軍某旅組織開展裝備保養工作。裝備維修科馬助理員逐條梳理基層上報的裝備保養難題,對“側減速器的故障需要支援保障”“發動機異響問題急需解決”等情況拉單列項,積極聯系相關廠家請求技術支援,保證了裝備保養工作順利進行。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相關法規要求我們,在組織指導部隊開展裝備巡檢巡修、器材保障等工作時,向上協調裝備工廠維護力量開展技術支援服務。我們要依法利用好外部資源,搞好準備和配合工作,借外請專家指導的時機,培養技術骨干,解決現實難題。”此前,旅領導在換季保養準備會上這樣強調。
該旅裝備種類多、技術問題復雜,一些裝備面臨的難題,僅靠基層力量難以解決。過去,由于對專家資源利用不充分,有些專家的現場指導沒能有效轉化為官兵技術上的進步和整體保養水平的提升,導致同一故障在不同連隊反復出現。
為解決此類難題,該旅抓住時機開展精準技術指導,在每次保養前梳理技術問題,由機關業務科室匯總,然后邀請相關廠家進行指導,針對共性問題組織示范觀摩,確保同類問題一次性解決。同時,組織技術經驗交流,邀請裝備技術專家幫助技術骨干提升保養專業水平,確保疑難雜癥“手到病除”。
前期,某連一輛坦克無法啟動,該連底盤技師及多名技術骨干反復檢查,始終沒有找到癥結所在。這時,廠家前來進行技術指導的專家進行檢測后發現,是傳感器出現了故障。“除了常見的油路、氣路問題,各類傳感器出現故障也會導致車輛無法啟動……”之后,他們結合此類故障開展現場分享會,詳細講授發動機無法啟動的各類原因和故障排除方法,既解決了技術難題,又幫助大家拓寬了裝備維護保養思路。
除了“引進來”,他們還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培養技術人才,通過跟修裝備、進廠參觀見學等方式,提升專業骨干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
“結合專家指導提高裝備保養水平的方法行之有效。”該旅領導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以過硬的裝備管理骨干隊伍保證每一次保養順暢高效。
現象③ 職責不明整體維修效率不高
模塊編組作業 系統提質增效
郭東杰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王龍輝
雷達天線維護組檢查各類系統、移動電站維護組排查線路情況、儀表器件維護組校正技術參數……前段時間,南部戰區空軍某旅組織裝備維護保養,官兵采取編組作業方式,沒有出現保養疏漏,確保了工作質效。
通過編組作業提高工作效率,是他們進行一段時間的探索實踐后形成的一套工作方法。
前期,某雷達站在一次裝備維護保養時發現,部分官兵對維護保養的內容要求不夠熟悉,人員分工不夠明確,導致責任劃分不明、法規落實不到位,個別保養環節出現內容遺漏、標準不高的情況。
“確保裝備保持良好狀態是戰斗力建設的重要一環,直接關系戰場勝負。”一名機關干部介紹,發現問題后,他們依據“維護人員按照分工熟悉維護要求”等相關法規內容,在機關業務科室、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反復研究實踐的基礎上,探索出一套“模塊編組”的作業模式。作業時區分雷達天線維護組、移動電站維護組、儀表器件維護組等,優化專業人員配置,明確人員分工,采取統一計劃、集中組織、科學維護的方式,進一步明晰維護職責和范圍,實現從“會修”到“精修”的轉變。
“此部件有3處潤滑點潤滑沒有達到標準要求,維護保養時應注意油脂更換……”在某雷達站雷達陣地上,雷達天線維護組組長趙陽帶領組員對照維護保養手冊仔細進行檢修,大家按照職責分工緊張有序作業,各類隱患故障很快被排除,用時較以往明顯縮短。
為了提高官兵維護保養水平,該旅還結合任務開展示范教學活動,組織各小組成員通過裝備維修技能講解、操作應用示范等進行幫帶教學。在另一雷達站的操縱方艙內,雷達天線維護組組長廖臻亨為戰友講述如何在不同條件下發揮裝備的最佳探測性能。授課結束,戰士小張欣喜地說:“這次教學圍繞雷達天線的保養問題展開,我們今后開展維護保養工作能更加得心應手。”
近期,該旅某營準備赴野外駐訓。由于駐訓任務對裝備機動性能要求較高,他們結合實際情況,將此作為維護保養的重點,通過分工到人、責任到人,較好解決了點多面廣、貪多求全和重表面、輕內核等問題。該營李營長表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分組作業讓相關人員職責更加明晰,維護保養更加系統細致,確保了裝備經得起任務考驗,保證部隊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拉得出來、頂得上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