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緘默,山河有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央廣網特別推出《時光三叩》AIGC系列微視頻——在《時光的底片》《時光的證物》《時光的信使》三篇章中用數字技術重述崢嶸歲月,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每一次叩問都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每一句回答都是對英烈的深切告慰!讓我們共同銘記,一起奔赴未來之路。
一座石橋,百余石獅
見證一個民族的浴火重生
1937年7月7日
北平西南的夏夜悶熱無風
盧溝橋畔
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
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
遭拒后悍然炮轟城池
駐守的29軍219團官兵奮起還擊
槍炮聲劃破寂靜夜空
1937年7月10日
北平已處在一片慌亂之中
許多百姓為了躲避炮火
源源不斷地涌向城里
記者方大曾逆流而行
騎著自行車只身前往盧溝橋
從盧溝橋西頭到東頭有266.5米
從宛平城西門到東門有640米
他隨著一位軍官各處拍攝戰跡照片
在石獅子邊
一位背著大刀巡邏的戰士
進入了他的取景框
成為永恒的歷史
方大曾拍攝的戰士照片
(視覺中國圖 央廣網發)
在盧溝橋前線
方大曾采訪了
奮勇殺敵的二十九軍將士
拍下身背大刀、步槍
守衛在盧溝橋石獅旁的中國軍人英姿
返回北平城后
他寫成長篇通訊《盧溝橋抗戰記》
在文中預言
“偉大的盧溝橋也許將成為
偉大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了!”
方大曾寫的長篇通訊《盧溝橋抗戰記》
(央廣網記者田甜 攝)
此后,他奔走于長辛店、保定、石家莊、
太原、大同等地
冒著槍林彈雨,一次次深入戰場
幾乎哪里有戰斗
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1937年9月18日
自河北蠡縣發出《平漢線北段的變化》后
方大曾再無音信
僅留下837張珍貴的抗戰底片
盧溝橋的槍聲
點燃了沉睡已久的民族之魂
“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7月8日)
中國共產黨即向全國發出通電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
才是我們的出路!”
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
(央廣網記者田甜 攝)
這一聲振聾發聵的吶喊
迅速傳遍大江南北
成為全民族抗戰最有力的動員令
1937年8月
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馮家村
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
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央廣網記者田甜 攝)
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最大限度地動員了
全國的軍隊和百姓
為戰勝日本侵略者奠定了
最廣泛、最深厚的群眾基礎
盧溝橋上的石獅見證了
中華民族的危難時刻
也見證了一個民族的涅槃重生
88年過去
石獅靜默如初
它們的目光穿過時空
提醒著我們
要銘記歷史
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總監制:張軍 于鋒
監制:王薇 趙凈 劉雷 張瓊文 劉娜
策劃:吳馨怡
視頻:吳馨怡
AIGC技術支持:張慧玲 吳馨怡 李自然 牛家麒(實習)王龍廣(實習)
文案:陳曉嫚
設計:魏星宇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