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恒信集團的技術展廳,一個動態的分子結構模型正生動演繹著甲醇、一氧化碳和氫氣之間的“變形記”。激光筆的紅點精準劃過屏幕,山東恒信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金剛聲音充滿自豪:“瞧,這就是我們技術的核心‘魔法’!依托中科院這項全球領先的技術,我們去年年底投資30多億元建成了年產50萬噸的乙醇項目,讓每一克煤炭都綻放了5次價值,上游甲醇產品附加值提高了3倍以上,現在能滿足咱山東省30%的乙醇需求,更關鍵的是……”他頓了頓,加重語氣,“每年能省下150萬噸糧食!這不僅是經濟效益,更是實實在在的社會責任。”
該乙醇項目的成功運行,是恒信集團深耕煤基化工產業鏈、實現價值躍升的縮影。從立足區域資源稟賦起步,到如今構建起涵蓋高端化工、清潔能源、新材料、港航物流與供應鏈的龐大產業生態,二十余年恒信人始終懷揣著實業報國的初心。走進現代化的廠區,幾乎聞不到傳統煤化工的氣息。“‘用煤不見煤’、廢水‘零排放’、煙氣超低排放,這不是口號,是我們每天的標準。”張金剛介紹,“集團這些年光技改就投了超30億元,實施了上百項技術改造,實現水、電、氣等所有能源介質的在線監測、平衡調度和最優工藝控制。環境好了,效益也上來了,每年還能‘摳’出上億元新增利潤,真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份對綠色發展的執著追求,為恒信贏得了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全國行業標桿及能效領跑者等沉甸甸的榮譽,并使其穩居中國民企500強和山東企業百強行列。作為山東省煤基精細化工當之無愧的“鏈主”和“十強”產業領軍者,恒信的眼光早已超越自身,“我們的煤基化工耦合氫能源低碳化基地項目,是省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頭戲。”張金剛補充道,“這不僅是為恒信注入綠色動能,更希望能蹚出一條路,給整個行業打個樣!”
創新是恒信集團發展的核心引擎。企業搭建了包括中科恒信研究院在內的9大創新平臺,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頂尖科研院校建立長期合作,匯聚高層次人才持續攻關行業前沿技術。已成功攻克新型炭材料等煤化工領域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建成投產山東省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甲醇制乙醇項目。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間苯二甲腈綜合利用技術”,打破了高端特殊尼龍的技術瓶頸。后續儲備的“工業尾氣生物轉化”“生物質粉煤耦合氣化”等中試項目,有望為煤化工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帶來突破性進展。
數字化為恒信插上騰飛之翼。集團深入推進“數字恒信”戰略,利用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現已經建成循環經濟產業園新型數據中心和“恒信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對“生產、組織、運營”全過程的數據化管理,“以前生產過程、組織協調和運營管理的數據是零散、不透明的,難以實時掌握全局動態,決策依賴人工匯報、紙質或零散的電子記錄,效率較低且不夠精準,現在‘恒信云’平臺上一目了然。效率高了不是一點半點,人均效能提升21%,運行成本降了16%以上,這數字背后都是實實在在的效益。”張金剛介紹。
在恒信智慧中心的中控室,巨大的屏幕上,數千個傳感器實時傳回數據,通過數字孿生系統構建出全流程動態模型,三維立體影像勾勒出企業綠色發展新藍圖。山東恒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司傳煜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深耕煤基精細化工產業,加快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化邁進,提升發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努力建成國內一流的綠色煤化工產業示范基地,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努力和貢獻。”(來源:鄒城市委宣傳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