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沂蒙精神代代傳”紅色文化文藝創作研討會在臨沂市舉行。來自全省文藝戰線的領導、嘉賓齊聚沂蒙老區,圍繞“沂蒙精神代代傳”,共話紅色文藝創作,共謀沂蒙精神弘揚,共創齊魯文藝百花齊放的春天。

會上,發布了《山東省“沂蒙精神代代傳”紅色文化主題文藝創作傳播規劃(2025-2029年)》和《山東省文藝精品創作傳播孵化實施細則》。鐵流、張德祥、張欣等有關專家作授課輔導,文藝工作者代表作交流發言。

為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文化強省建設,進一步深化提升“齊魯文藝高峰計劃”,不斷提高紅色文化主題文藝作品原創力、傳播力、影響力,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省委宣傳部牽頭制定了《山東省“沂蒙精神代代傳”紅色文化主題文藝創作傳播規劃(2025-2029年)》。主要工作目標是,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紅色文化主題文藝創作傳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優質文藝作品生產供給,每年推出不少于30部優秀作品,力爭其中2部左右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力,并在國家級重要文藝獎項中爭創佳績。計劃通過5年時間,推動形成各門類作品佳作頻出、各類型活動豐富多彩、各層次人才廣泛集聚的良好局面,在全國紅色文化主題文藝創作傳播方面走在前、挑大梁。《山東省文藝精品創作傳播孵化實施細則(試行)》重點突出了明確支持對象、規范項目申報標準流程、注重資金實效等內容。近期,將開展第一批孵化項目征集評選工作,第一批計劃遴選孵化項目10個左右,重點聚焦“沂蒙精神代代傳”,向紅色文化主題傾斜,形式上側重支持影視劇、舞臺藝術、網絡文藝等視聽類文藝作品(劇本),以及有轉化潛力的文學母本。

據悉,近年來,臨沂市堅持守正創新、推陳出新,在精品創作方面,深入實施“沂蒙文藝高峰”計劃,推出紀錄片《新沂蒙》、電影《大突圍》等一批優秀作品,歌劇《沂蒙山》、京劇《燕翼堂》、情景器樂曲《沂蒙那段情》分獲“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群星獎”等國字號獎項。在傳播交流方面,對內深化紅色小戲小劇創演,叫響“群眾演給群眾看、群眾文化群眾辦”的全國性品牌;對外扎實推動“沂蒙精神代代傳”主題宣講進高校、進軍營、進老區,先后到清華、北大、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等地宣講1萬余場次、受眾204萬人。在資源保護利用方面,出臺全國首部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地方性法規,規劃建設了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為熱播劇《生萬物》《我們的河山》等450余部影視作品提供了最佳創作場景。

今年以來,臨沂市開展了“沂蒙精神代代傳”文學藝術創作傳播活動,廣大作家、藝術家懷著對沂蒙精神的崇高敬意,傾情創作,推出了文學、美術、書法等9大藝術門類、1萬件作品。此次活動是近年來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傳播最廣的紅色文藝創作主題活動,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編輯:李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