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年碑刻“躍”然紙上110余件珍稀拓本亮相西安
金石之聲,紙上回響。9月12日,由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自主策劃主辦、榮獲“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入選項目”的《從石間到紙上——唐代石刻拓本書法研究與創作展》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開幕,帶觀眾開啟一場穿越盛唐的書法之旅。
《從石間到紙上——唐代石刻拓本書法研究與創作展》開幕。
展覽精選館藏唐代石刻書法拓本110余件,不僅涵蓋陜西出土的碑志,也包括河南、山西等地的代表性碑刻遺存。展覽從書體、內容、史料價值等多維度展開,呈現唐代書法多元共生的藝術風貌與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從唐代石刻書法的歷史、唐代名家碑拓精品、當代書法的創作轉化三大板塊展現其凝結現實人文的審美追求,呈現出藝術在地理念、道德時空風尚和書家內心祈愿的繁復深刻的社會畫像。
展廳內部
“貞石證史——唐代石刻書法的歷史脈絡”版塊為文獻部分,梳理了碑刻書法與書法拓片的歷史淵源,闡釋其多重文化價值,介紹了從“石間”到“紙上”的刊刻與捶拓工藝,并重新審視唐代“尚法”書學理念的歷史流變與核心觀點。
觀眾在看展
“法度氣象——唐代書體的范式流變”版塊為藏品部分,以楷、隸、行、篆四種書體為主線,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歷史分期為軸,全面呈現唐代書法“尚法”之外的豐富面貌。展品中有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楷書大家的典范之作;有韓擇木、史惟則、盧元卿等人的唐隸精品;還有李邕、張少悌的行書開拓之作。這些拓片既有官刻碑志的嚴整精工,也有民間書刻的率真質樸,展現了唐代書法在法度中求變、在傳承中創新的藝術精神。
展出的部分作品
“古韻今聲——當代書法的臨古與創變”版塊將視角延伸至當下,突出書法藝術在當代的延續與轉化。特邀請11位書法家以唐代碑志為范本進行臨摹或創作,展示出從摹古到出新的實踐過程。在展陳形式上,融入裝置藝術、科技互動、拓印體驗等多元方式,滿足觀眾多層次觀展需求,增強觀眾的沉浸感與參與感。
展廳里的觀眾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王瀟表示,目前,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所藏拓片涵蓋周、秦、漢、唐各個歷史時期,包括圖像與書法兩大類別,體系完整、品質精良。“展覽期間,我們還將圍繞唐代書法藝術的弘揚與傳播,組織開展系列學術研討會、專家導覽、書法實踐工作坊等公共教育活動,多角度、全方位推動傳統文化的普及與傳承。”
展覽將持續至10月12日,期間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還將推出導覽講解、專題講座和拓印體驗等系列公共教育活動,為藝術愛好者和專業人士提供學習交流平臺。(記者 陳嘉欣)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