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9月14日拍攝的佛坪縣岳壩鎮草林村的高山冷水稻。近年來,該村采用“黨支部+村經濟合作社+農戶+X”的發展模式,嚴格按照生態無公害要求規范種植,預計今年畝產將達五百五十公斤。通訊員 張軒瑜攝

金秋九月,陜南地區稻浪翻滾、稻谷飄香,超過150萬畝水稻陸續進入收獲期。連日來,田間地頭機器往來穿梭,農戶搶抓晴好天氣進行搶收作業,處處是繁忙的豐收圖景。

9月14日,漢中市漢臺區河東店鎮鄒馬村水稻單產提升萬畝示范片里,水稻基本收割完畢。“今年,合作社在示范片種植了950畝‘華浙優210’,從硬地育秧、精準機插,到精確施肥、減損收獲,全程實現機械化作業。”鄒馬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何紅菊介紹,“盡管今年的天氣給水稻生長帶來了不利影響,但‘華浙優210’依然表現亮眼。經田間測產,平均畝產710多公斤,比其他常規品種每畝增產42公斤,示范帶動效果明顯。”

勉縣新街子鎮杜寨村種植的“華浙優210”水稻表現更為優秀。今年,杜寨村種植了600多畝“華浙優210”水稻,平均畝產829.7公斤,最高畝產863.1公斤,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漢中市探索形成“優選品種、模式攻關、技術集成、訂單生產、示范帶動”水稻大面積提單產實施路徑,通過建立萬畝示范基地,搭建科研單位、企業、合作社協同合作平臺,打通農業技術落地“最后一公里”,讓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走進田間地頭,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量和效益。

在漢陰縣平梁鎮興漢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稻浪中穿梭,割稻、脫粒、秸稈粉碎還田一氣呵成,稻谷顆粒歸倉。“我們種的是優質早熟水稻,今年汛期遭遇了短時極端天氣,多虧農技部門第一時間上門指導,通過實施排水防澇、噴施葉面肥等科學應對措施實現了增產。目前測算畝產約450公斤,比往年每畝增產10公斤。”該合作社負責人李肖站在田埂上滿臉喜悅地說。

作為安康市糧油優勢產區,漢陰縣持續探索糧食穩產增效路徑,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面推行“統一選種、統一播育、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統一治蟲”種植模式,在集中育秧、機械移栽、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環節,組織農技專家“點對點”下沉田間指導。如今,漢陰優質稻米不僅產量穩定,品質也贏得市場青睞。

9月9日,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旬陽主場活動在石門鎮舉辦,“石門貢米”新米上市成為活動亮點。30個農產品展銷區、5支電商直播團隊同步發力,推介富硒貢米,助力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

“3000多畝富硒貢米,是咱石門鄉親的‘金飯碗’。”石門鎮黨委書記胡秀斌站在稻田邊說,他們堅持“生態漁稻茶鄉、農旅康養石門”發展方向,形成以漁稻茶藥為主導、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

同日,安康市恒口示范區舉辦2025年恒口大米新品發布會暨秋季“魚米豐收游”文旅促商貿活動,集中推出“青香優19香”“美香占2號”“華浙優210”等系列新品,并通過產品展示、現場品鑒等方式,讓群眾感受恒口大米的品質。活動期間同步推出稻田觀光、農事體驗等文旅項目,以農旅融合模式吸引游客近千人次,既打響了“恒口大米”品牌,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眼下,安康各地正統籌調配農機、組織人力,全力推進水稻收割工作,預計9月底可完成全部收割任務。經測產核算,全市水稻種植面積29.37萬畝,較上年增加0.51萬畝;預測水稻平均畝產477.8公斤,較上年增加4.8公斤;預計總產稻谷14.03萬噸,較上年增長0.38萬噸,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

今年以來,商洛市柞水縣瓦房口鎮馬家臺村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將有機水稻種植作為特色產業來抓,助推農業提質增效。

“雖然有機水稻生長期比普通水稻略長,平時需要更多精力去管護,但是收益卻比普通水稻高出一倍多。”馬家臺村黨支部書記左極明說。

為保障有機水稻種植項目實施,馬家臺村爭取項目資金38萬元,建成水稻種植產業路1.8公里,購置農業設備3臺,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致富帶頭人”模式,吸引群眾以土地入股,通過統一流轉土地、統一規劃種植、統一田間管理,帶動周邊51戶種植戶參與,有機水稻試種面積80多畝。

“種有機水稻,走的是生態路,算的是長遠賬,富的是咱莊稼人。”馬家臺村五組村民左益寶說。

山陽縣是商洛市水稻種植較為集中的區域,其中,法官鎮、色河鋪鎮、漫川關鎮為主要種植地。今年該縣種植水稻2525畝,畝產達380公斤。

法官鎮法官廟村農戶趙謀安說,每年稻子成熟,村里成片的金黃色,吸引了不少游客來拍照。同時,該村探索出一條魚稻共生的生態新路,發展130余畝魚稻共生田,實現農旅融合發展。(記者 董劍南 楊露雅 王佳偉)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