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6月25日消息 六月的校園里,總是藏著最復雜的情愫。畢業典禮上拋向空中的學士帽、教學樓走廊里定格的合影、宿舍夜談時未說完的憧憬……人們常說畢業是青春的分界點,卻忘了每一次告別都在續寫成長的注腳。

當海河之畔的風,吹過南開大學的馬蹄湖、天津大學的北洋廣場,拂動著畢業生的學士帽,也揉碎了四年時光里的笑與淚。這是一場盛大的告別,更是一次帶著天津印記的出發——從五大道的洋樓群到渤海之濱的開發區,青春的故事,從來不止于校園圍墻。畢業季的鐘聲,敲開的不是終點的大門,而是夢想第二卷的扉頁。

站在解放橋畔眺望,海河穿城而過、匯入大海,正如學子們的征途——有人將走進天開園的實驗室中,續寫“中國智造”的代碼;有人要扎進胡同里的社區,拿起基層治理的接力棒;有人要帶著“精衛填海”的勁兒,奔赴異鄉開天辟地……青春不停歇,逐夢各有光。青春的意義,是在古文化街觸摸歷史時的頓悟,是在濱海新區看摩天大樓拔地而起時的震撼,是承載著“近代中國看天津”的厚重歷史前行的勇氣。

又是一年畢業季,校園里的繁花與蟬鳴,都成了青春的注腳。從天津外國語大學的浪漫花束,到天津中醫藥大學的校園地標;從天津師范大學的紅墻留影,到天津農學院的操場歡歌,每一張照片,都是青春獨特的“色卡”。這是屬于畢業生的“青春畢業色”,是課堂上的求知若渴,是操場上的肆意奔跑,是宿舍夜談的溫暖情誼,更是邁向新途的勇敢無畏。

畢業是場溫柔的告別,讓我們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帶著校園賦予的底氣走向遠方。青春從不是年齡的標簽,而是“明知前路漫漫,仍愿披荊斬棘”的姿態。當某天看見穿校服的少年騎車掠過街角,心底涌起的不是悵惘,而是微笑著對自己說:“我們曾那樣熱烈地活過,且將繼續熱烈地走下去。”

“天理紅墻上,我們展示的不是‘再見’,而是‘我敢’!”

“師大紅墻的影子,落在花束上,也落在我們笑出的淚里——原來‘再見’兩個字,寫滿了‘想再見面’的貪心。”

“天醫走廊里,學士服與白大褂的交接,是青春與使命的相遇。畢業不是終點,而是從‘課堂求知’到‘以醫濟世’的序章。”

“民航藍天下,‘2025’是我們舉向天空的誓言——飛機掠過云時,會聽見我們說‘青春不落地,永遠在起飛’!”

“外大的風吹過學士服的褶皺,把向日葵的明亮吹成我們看向世界的目光——這束花,是畢業禮,更是出發的船票。”

“天財藍底的‘青春相框’,框住的不只是我們,還有數不清的‘早八’與‘小組作業’,以及‘我終于敢站在 C 位’的慌張與驕傲——原來畢業,是把‘遺憾’和‘光榮’,都裝進行囊。”

“人參雕塑下,我們用學士帽‘藏’起四年,卻‘藏’不住笑里的藥香、汗里的成長——天中醫的畢業,是把青春熬成良方,治往后所有迷茫。”

“天農操場的風,吹跑了學士服的‘正經’,吹不散我們喊出的‘我會贏’——這片草香里,藏著青春最野的膽量。”

“天工的紫色學士服,裹著我們‘折騰’的四年,這才是青春該有的‘瘋’!”

“寶德的夏,熱得連學士服都在‘冒汗’,可我們擠在一起笑時,連陽光都湊過來偷聽——原來青春的汗與笑,都是長大后最想偷回的糖。”

這些顏色,正是天津學子寫給青春的信——你看,花會謝,學士帽會舊,但照片里的笑、風里的誓言、磚縫里的光,永遠新鮮,永遠在喊:“來啊,再和青春撞個滿懷!”

策劃:王曄彪

統籌:張強

記者:褚夫晴 韓雨晨 周思楊

制圖:陳瑩

央廣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委網信辦 津門網絡大思政聯合出品

編輯:周思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