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9月15日消息(記者韓雨晨)日前,天津師范大學舉辦歷史學科創新發展研討會暨博物館開館活動。各級領導嘉賓、師生代表100余人參加活動。
師生參觀天津師范大學博物館(央廣網發 天津師范大學供圖)
2025年,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制定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專項行動方案,把博物館建設列入學校十大民心工程。博物館建設以“傳承中華文脈,彰顯藝術瑰寶”為核心定位,構建高校文化育人與公眾科普的重要陣地,賦能實踐教學,深化文化認同,拓展社會服務功能,探索數字化文化傳承路徑,彰顯高校公共文化擔當,積極打造具有天津師范大學特色的文化名片。
館內“古物記——館藏文物通識展”作為常設展覽,甄選了近700件套文物精品,設置“金輝隱·青銅器”“泥火幻·陶瓷器”“筆底春·書畫”“昆山璞·玉石器”“百工寶·工藝雜項”五大板塊,以時間為經、品類為緯,串聯新石器時代至近代的文明脈絡。天津師范大學博物館重點突出高校博物館的教育屬性,構建“收藏-研究-展覽-教學”的完整閉環,讓文物資源始終與學術研究、課程教學緊密聯動,著力搭建文化傳承協同育人平臺,服務大中小一體化人才培養。博物館不僅讓全校師生廣受裨益,更將有力推動高等教育與文化傳承創新融合、提升服務文化教育成效,為打造天津文化教育高地作出更大貢獻。
開館當天,校領導為“天津師范大學文化傳承青年實踐團”授旗,勉勵青年學子積極投身文化傳承與志愿服務。與會嘉賓共同參觀博物館并圍繞“創新與守望:高校博物館智能人文樞紐的構建與實踐”舉行學術研討,為推進未來歷史學科的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據了解,天津師范大學博物館前身為1959年建立的天津市高校首家文物室。此后數載,諸多先生不辭辛勞遍尋祖國各地,購得1800余件珍貴文物作為教具。2025年,學校投入專項資金,精心選址進行系統性提升改造,建筑面積500平方米的博物館于2025年9月全面建成。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