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常州9月17日消息(記者王錫斐 見習記者李婕)在江蘇小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云科技”),一塊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各色數據與波形圖,屏幕一側的預警欄里,PSM軋鋼機組的運行狀態標記為“正常”。
“這是中天鋼鐵線材廠的PSM機組。這臺軋鋼機組上,我們裝了150個傳感器,覆蓋齒輪箱、電機、聯軸節等所有關鍵運動部件,每五分鐘都能采集一次設備運行數據。”小云科技董事長劉建剛指著屏幕上的三維模型介紹,正是這套自主研發的工業設備AI運維系統,讓企業告別了過去依賴老工程師“望聞問切”的傳統運維模式,實現設備故障的精準預警與智能診斷。
江蘇小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實時大屏(央廣網見習記者 李婕 攝)
2023年才在常州落地生根的小云科技,憑借硬核技術迅速在工業設備運維領域嶄露頭角。“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藏在設備上的傳感器里。”劉建剛拿起一款巴掌大小的設備解釋道。不同于行業內主流的“有線單軸傳感器”,小云科技研發的數字信號MEMS無線三軸溫振智能傳感器,實現了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從有線到無線、從單軸到三軸的三重跨越。相比傳統單軸傳感器,無線三軸溫振智能傳感器能夠同步采集振動、溫度、工況參數的三維數據,故障識別準確率提升40%以上,并且實現5分鐘每組的高頻波形數據傳輸,為預測性維護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劉建剛介紹無線三軸溫振智能傳感器(央廣網見習記者 李婕 攝)
目前,小云公司已經將無線三軸溫振無線智能傳感器投入中天鋼鐵、馬鋼礦業、馬鋼集團、南鋼集團、江蘇油田等多個大型項目,不僅幫助合作企業實現顯著的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還通過技術創新成功解決了行車、堆垛機等移動設備監測難題,以及高溫、高濕等惡劣環境監測痛點,開創了設備數字孿生與預測性維護的新模式。
隨著技術的成熟,小云科技正將AI運維的觸角延伸到更多領域。過去,受限于傳感器技術,工業AI運維主要集中在冶金、石化、電力等傳統重工業。如今,依靠無線三軸傳感器,橋梁健康監測、軌道交通設備運維、港口機械預警等此前難以實現的場景,都逐步具備了落地條件。
“只要有大型設備運轉的地方,就有我們的用武之地。”劉建剛表示,未來將大力開拓橋梁公路、軌道交通、港口、物流、船舶、水利、航空等行業的場景應用,進一步推動AI技術與工業場景的深度融合。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