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6日消息(記者 張麗娜)9月16日,記者從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深化河南和東盟國家在農業產業、農業貿易、農業科技、人文交流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東盟中心決定,于10月12日至14日在河南省鄭州市共同主辦2025中國(河南)—東盟糧農合作發展大會暨第四屆“一帶一路”(河南)國際農業合作博覽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張麗娜 攝)
四大活動 九大展區 共謀區域發展新機遇
屆時,本屆大會將以“數智賦能糧農合作,創新驅動區域發展”為主題,從突出一個主題、舉辦四項活動、展示九項成果等方面展開,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辦會方式,重點圍繞糧食安全、種業研發、智慧農業、現代農機、畜禽養殖、農產品國際貿易等領域,開展研討交流、投資洽談、展覽推介等多層次活動,展示河南和東盟各國糧農發展取得的重大成果。
河南農產品買全球賣全球成為現實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超1/4的小麥,糧食總產已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糧倉”。
在河南,糧食生產這張王牌正在不斷叫響。河南糧食生產不僅體量大,而且全省通過推行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集成融合模式,使“大糧倉”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小麥、花生育種水平國際領先、供種能力全國第一。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9%,小麥、玉米、花生、水稻生產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播種用北斗、打藥無人機、灌溉用手機”成為農業生產的“新常態”。
河南不僅是超級“大糧倉”,還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糧食、油料、肉蛋奶等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方便美味的食品飲品。據統計,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6103家,河南省正在推動農產品加工這個“大廚房”產業成為萬億級產業。
作為“中原糧倉”“國人廚房”的河南,正在將越來越豐盛的河南食材,通過“一帶一路”端上“世界餐桌”。如今的河南美食融匯南北、享譽海內外。靈寶蘋果、信陽茶葉等優質、綠色的“豫農優品”通過空陸數海“四條絲綢之路”走向了全國乃至全球大市場。據統計,2024年河南省對東盟國家農產品出口額達6.4億美元、占全省農產品總出口額的30%,東盟成為河南省最大的出口市場主體。
會上,河南省委農辦主任,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孫巍峰在答記者問中介紹,河南正在充分發揮“大”的優勢,提升“優”的品質,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不僅成功保障了本省1億人口吃飯問題,每年還向全國、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東盟等地區提供豐富優質的農產品。
雙向貿易往來 合作共贏之路越走越實
河南不斷提升開放通道優勢,“四條絲綢之路”越走越寬。東盟的榴蓮、山竹、芒果、火龍果等熱帶水果更加便利地進入了河南市場,河南的食用菌、速凍食品、休閑食品等特色美食讓東盟人民有了更多的選擇,合作成果正惠及雙方更多民眾。
據河南省委外辦主任梁杰一介紹,空中絲綢之路方面,河南積極打造河南—柬埔寨—東盟“空中絲綢之路”,推進鄭州—金邊、鄭州—吉隆坡雙樞紐建設,開通了至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馬尼拉等地的全貨機航線。
陸上絲路方面,中歐班列(鄭州)向南延伸,常態化開行了至越南(河內)、老撾(萬象)的國際貨運班列,將中原腹地與中南半島緊密相連,運輸時間比海運節省2/3以上。
網上絲路方面,依托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搭建了與東盟的數字化貿易平臺,來自東盟的商品通過跨境電商快速進入河南市場,同時河南商品也由此暢銷東盟。
海上絲路方面,河南通過鐵路將貨物運至廣西、廣東等沿海港口,再轉運至東盟各國,形成了穩定的“鐵海公”多式聯運體系,為大宗商品提供了經濟高效的物流選擇。
據統計,2024年,河南對東盟進出口達1091.5億元,東盟成為河南第一大對外貿易伙伴。這一趨勢在2025年仍在延續,上半年雙方貿易額達552.2億元,增長9.9%。
如今,越來越多的“豫農優品”通過“海陸空網”走向全球百姓餐桌,同時也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特別是東盟地區的綠色優質農產品進入中原市場,實現產銷互通、雙向奔赴。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