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玉溪7月4日消息(記者 趙貝貝)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甘莊街道撮科村,一種形似迷你南瓜的果實正悄然完成從傳統蔬菜到鮮切花市場“新寵”的轉變。這種未成熟時翠綠如玉、成熟后艷紅似火的果實,在當地花農的巧手下,成為拓寬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走進撮科村花卉種植基地,一片橙色花海映入眼簾,工人們正有序地進行采摘、修剪和打包作業。據了解,這種被稱為“小南瓜”或“紅茄”的鮮切花花材,原是云南地區常見的南瓜品種,多用于食用或加工。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多元化和農業創新的不斷深入,其小巧圓潤的形態、青翠漸變的色澤,經過適當修剪后,成功打入插花藝術領域,展現出獨特的市場價值。

種植基地里的“小南瓜”(央廣網發 元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種植戶王權敏告訴記者:“我們去年8月在這里流轉土地100余畝,全部用于種植‘小南瓜’。自去年冬季開始采收,至今已持續四五個月。”基地每天吸納十余名工人,高峰期可達二十多人參與采收,工人們從清晨開始采摘,確保當天下午四五點前將新鮮花材運抵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場。

因其外形酷似常見南瓜,尤其在成熟后呈現相似的橙紅色調,鮮切花市場賦予其“鮮花小南瓜”的美稱。這種鮮切花不僅水養花期長達30天,干燥后更能作為永生花保存3個月以上。其色澤隨成熟度由綠轉紅的變化過程,兼具“動態觀賞”與“自然野趣”的特色,獨特的自然造型和持久的觀賞期深受花藝師和消費者青睞,市場售價遠超其作為蔬菜的價值。王權敏表示:“銷路還是挺不錯的,一天能有七八千的收入!

工人們修剪“小南瓜”(央廣網記者 趙貝貝 攝)

“小南瓜”鮮切花產業的興起,不僅為外來種植戶帶來了顯著經濟效益,更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的“致富之花”。在種植、管理和采收環節,基地有效吸納了撮科村及周邊村寨大量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部分作為土地流轉戶的村民,在獲得穩定土地租金的同時,還能通過在基地務工獲得額外收入,多元化的增收途徑顯著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撮科村委會小寨小組村民李敏說:“我們把土地流轉給種植戶種植‘小南瓜’,每年的租金就是一筆不錯的收入。現在到了采收季,我們到基地務工,日薪百余元,既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又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孩子,非常滿意!

成熟可采摘的“小南瓜”(央廣網發 元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了解,撮科村地處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溫約22℃,年降水量約800毫米,四季氣候適宜花卉果蔬種植。除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外,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吸引眾多客商前來。目前,全村已發展“小南瓜”、葵花、劍蘭等花卉種植240余畝。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撮科村堅持黨建引領,深化服務意識,積極做好土地對外承包服務工作,高效辦理流轉手續,通過盤活土地資源提升效益,有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并進一步拓寬了周邊農戶的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編輯:魏文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